這是我醞釀了很久的一個話題,家長在藝考中到底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教書這些年來,我從家長口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王老師,我們對藝考啊鋼琴啊這些也不了解…
那么,家長的這種無力感源自何處?又是否需要正視呢?
從絕大多數的藝考培訓機構來看,家長只是出于相當輔助的角色,往往的,當家長幫學生選擇完機構,交完學費,基本上家長的工作也就結束了,畢竟——“他們又不懂這個”。
因為對桂林音樂藝考培訓行業的不了解而產生的一種神秘感,也使得大多數的家長們在藝考培訓中凸顯出焦灼和無力來。
這個考試到底怎么考,有什么難點,我能為我孩子做的事除了交錢還能有什么,或者更直接的說,我交了那么多錢,孩子的收益如何?
這恐怕是每一個藝考生家長都會想過的問題。
可我們真的應該把家長關在藝考的門外嗎?播音主持、舞蹈藝考我不敢說,但音樂藝考其實真的不必把家長們拒之門外——他們可以參與到教學中來,即使這個參與度高低可能因人而異。
在我看來,應該極少有機構(老師)愿意讓家長隨堂聽課,我指的這個聽課不是一兩個小時的試聽,而是更長的,甚至是全程陪讀聽課。當然,授課方有各種各樣很合乎情理的理由,這也都是能被理解的,畢竟有教學秩序要遵守。我想來探討的是,如果讓家長介入到教學中,他們可以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1、監督。這個是最顯性的作用了,比如老師布置了什么作業,孩子有沒有按量完成,即使家長們不懂語音發聲,但起碼知道老師布置了今天要讀拼音半小時。
2、判斷與合作。判斷,指的是對孩子學習成果是否達到預期的判斷;合作,指的是和教師在授課上的合作。
這兩點有先后順序。
音樂藝考培訓,考試,音樂本科教學,這三個階段都是圍繞著音樂專業展開的。你說整個音樂教學序列中有沒有所謂很高深的理論的部分?我使勁想了想,應該還是有的——在研究生階段。至少在藝考期間這幫小同學們被教授的知識是沒有那么高深的。即使說比如樂理知識,相對來說偏理論的課程,如果說給爸爸媽媽們他們會像聽天書?我不覺得,樂理其實跟大多數我們高中學的理論課一樣。
音樂藝考培訓是一個偏向于實踐的學科,最通俗的說,它培養的是一名在器樂、聲樂、理論方面的一個音樂人才,那么,藝考在考什么?它在看這個考生有沒有做這行的潛質。既然如此,家長在學生的專業課學習中,能不能夠判斷出孩子的學習成果呢?
我覺得太能夠了。
我不敢說家長們是音樂方面的專家,但一定是資深的音樂受眾。那么,請你們坐在家里的沙發上,打開這個音樂播放軟件,讓孩子給您演奏一段,唱一取曲,您只需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聽(觀)眾,您覺得這個音樂怎么樣的表現咋樣?
當然,此時學生們會喊冤:他們又沒學過藝考,不懂這些,他們根本沒法給我評價的。
在我看來,不然。家長們雖無法從專業的角度來表述,但他們往往會說:你這個歌唱得的不流暢;你的音高上不去。也或許他們只會說:我也不知道你哪里不好,反正我聽(看)著不得勁。你放心,作為音樂資深聽眾,他們這么說往往就意味著你存在問題。
下一步,教師可以根據家中或學生反映的這些問題來制定或調整教學方案,讓學生得到進步。這就是我所說的“合作”。
我從來都歡迎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家長走入課堂才會看到孩子真實的水平(以及我的教學水平),一方面,從比較市儈的角度來說,讓家長明白錢花哪了,花的值不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知道孩子現在弱在哪里,應該強化哪里。
從來沒有哪個把孩子送入藝考培訓的家長希望當撒手掌柜,只管刷卡交錢走人。他們都希望能夠更多的了解和參與到這個教學流程中來,即使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實際困難,比如時間不多,日程安排不開等等。這也是為什么我在每一次集中授課結束后會給家長認真撰寫教學反饋,我希望讓學生的爸爸媽媽們明白,這不是學生和我兩個人的戰斗。
當然,也有可能直到藝考結束,我也只是通過微信和家長們聯系,無緣謀面(像是林家升,雖然當了他三年老師,但其實和他父母未曾見過),但我們的心始終要在一起,形成合力,家人的信任與支持+學生無后顧之憂的勇往直前+老師的盡心盡職=成功的一半。
桂林多芬藝術培訓學校
臨桂福旺城校區:07735585300前臺
臨桂香樟林校區:18677677599粟老師
桂林華潤校區:13607839416王老師
桂林樂群校區:07732800308前臺